生完孩子,我的肚皮像一塊舊抹布……
昨天,小美看到一則震驚的新聞,一對夫妻通過試管嬰兒生下孩子,卻在八年后發現孩子和自己沒有任何血緣關系!
事件還在調查之中,專家推測很可能是胚胎在移植前「搞錯了」~
孩子可能會搞錯,媽媽在孕期和產后經歷的身材變形、妊娠紋密布等卻是實實在在的。
很多媽媽承受著「寶寶出來了,肚子卻還在」的苦惱
松松垮垮的腹壁,看起來就像一塊舊抹布……
而這個鍋,需要腹直肌來背~
正常情況下,腹直肌是和諧友好、老老實實團結在腹白線兩側的。
但是懷孕后,尤其是到了妊娠晚期,逐漸增大的子宮會使腹壁一點點擴張延伸,腹白線被拉伸變薄,兩側的腹直肌便會從腹白線位置逐漸向兩側分離。
就這樣,腹直肌咔~咔~咔~,分離了!
影響體態
造成疼痛、便秘、臟器下垂
產后肚子大,怎么瘦也瘦不下來,是媽媽們直接的感受。
這是因為在子宮不斷膨大,并向腹直肌施壓的過程中,肚子會越來越薄,還可能伴隨皮膚彈性纖維的斷裂,腹壁自然會松弛,松垮下垂,終影響身材、體態。
但腹直肌分離造成的后果,并非「不好看」這么簡單。腹直肌分離后,腹部肌肉因過度拉伸變得無力,腹內壓也會減弱,產后媽媽可能出現很多健康風險:
腰疼腿也疼,還會骨盆前傾
影響呼吸,引起便秘
臟器下垂風險
這些媽媽更容易腹直肌分離
一項對產后6-8周的產后女性研究發現,順產腹直肌分離發生率達60.3%,剖宮產達70.8%,2次及以上剖宮產的產婦腹直肌分離發生率更高,達90.8%。
此外,高齡孕產婦,巨大兒、羊水過多和多胎妊娠的孕產婦,孕期體重增長過快的孕產婦,以及多次妊娠的孕產婦,都更容易發生腹直肌分離。
卷腹瘦身
小心越練「分」得越狠!
一想到要消肚子,恢復心切的媽媽們就要做仰臥起坐、卷腹運動了。但媽媽們不知道的是,只有在腹直肌分離寬度小于2cm時,才可以進行針對腹直肌的腹部運動。
否則,仰臥起坐做得越多,腹直肌會分離得越嚴重。
所以,想要修復腹直肌的媽媽們,一定要先了解自身腹部核心的情況。
如何了解腹部核心情況?
通過手測法初步評估,再結合仰臥、彎曲等不同體位的超聲檢查,可以準確判斷腹直肌分離的寬度、長度等。
腹直肌分離在2cm以內(含2cm)是正常情況,如果分離超過2cm,就需要及時進行修復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媽媽腹直肌分離距離沒有達到病理性腹直肌分離標準,卻又有腹直肌分離的癥狀時,同樣需要進行腹直肌及盆底的修復。
評估-治療-再評估-健康指導
有效治療腹直肌分離
腹直肌的分離治療分為兩種: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
一般情況下,產后媽媽修復腹直肌分離以手法按摩結合電刺激治療的非手術治療為主。
腹直肌分離修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分多個階段進行。
美中宜和采取「評估-治療-再評估-健康指導」的閉環模式,為產后媽媽提供專業腹直肌修復服務。
診斷評估:
通過詢問病史、體格檢查、盆底功能評估等,綜合評估產后媽媽的肌力、體態、體征、分離情況等。
根據綜合評估結果,制訂符合個體情況的治療方案。
手法按摩結合電刺激治療:
電刺激治療儀器外聯貼片作用于腰腹部肌肉,通過電刺激使腹部肌肉被動收縮,對腹部肌群進行強化。
在電刺激治療的基礎上,配合手法按摩,刺激腹部穴位,輔助修復腹直肌分離,終達到腹直肌修復+腹部塑型的效果。
健康指導:
根據腹直肌分離治療后的再評估結果,專業康復治療師會指導產后媽媽進行自主訓練。
不僅可以避免產后媽媽錯誤的運動訓練造成不良影響,更能夠配合專業治療,達到更好的修復效果。
(常見動作,具體訓練動作因人而異)
需要強調的是,自主訓練的動作先后順序、強度,都很重要,媽媽們一定要在專業指導下訓練。
如果腹直肌分離寬度比較大,已經超過3cm以上,而且在產后1年-2年仍不能縮小恢復的,如有改善需求,應考慮手術治療。
成為媽媽后,一定會將寶寶放在位,但是也請媽媽們顧及自己的身體,抓住黃金修復期。
畢竟產后身體修復的好壞,將直接影響一生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