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科普|忽視小兒弱視,影響孩子一生
孩子在椅子上坐著坐著就摔下來了?
孩子走路時一高一矮的,容易摔跤?
孩子總是怕光?
孩子總是比別人的動作慢半拍?
很多爸爸媽媽心里會產生疑惑:我家寶寶這是怎么了?其實,這很可能是寶寶的眼睛出了問題,才會讓他顯得有些笨拙。
0-6歲是孩子視覺系統發育的關鍵期。在這一時期,若寶寶的眼睛由于眼瞼下垂,先天性白內障,屈光不正,斜視等原因造成眼視覺神經系統未能接受適宜的視覺信息刺激,造成視覺發育障礙,矯正視力低于正常同齡兒童,兩眼視力差距較大,這種情況被稱為弱視。引起弱視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斜視性弱視、屈光參差性弱視、屈光不正性弱視、行覺剝奪性弱視。
家長可通過以下方法判斷孩子是否患有弱視——
1.寶寶看東西時是否很吃力,對物體大小、明暗、形態的辨別很遲鈍;
2.是否有斜視,或喜歡瞇著眼睛,或距離很近;
3.寶寶在做動作時是否顯得笨拙或動作不協調,表現得較為遲滯;
4.是否喜歡傾斜著椅子坐或在椅子上搖動,甚常常從椅子上跌倒;
5.是都經常碰到東西,易被絆倒。
一旦確診寶寶有弱視,需在正規醫院的專業眼科進行積治療。
先需要做的就是進行細致的眼部檢查,排除眼瞼,角膜,晶體,視網膜等光線通路中的可能存在的疾病。排除上述原因后,就需要準確驗光,尤其是散瞳驗光,以查明孩子真實的屈光狀態,配戴合適的眼鏡。
在此基礎上,醫生會根據孩子的視力及具體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方法進行治療。比如近視性弱視的孩子,可以借助對比敏感度黑白條柵、同視機、離子導入、弱激光等刺激療法進行治療;遠視性弱視的孩子可遮擋住健眼,同時讓孩子做一些穿珠子、穿針引線、寫字等精細目力訓練,還可以看視頻,進行多媒體增視能光盤訓練,期間需根據小兒年齡、視力等情況進行遮蓋時間和方法的選擇。
很多家長認為大孩子更懂得配合,治療起來更容易些。
其實不然,弱視的治療與年齡有密切關系,在視功能暫不穩定的視覺發育期、敏感期,治療效果越好。0—6歲是兒童視覺發育的關鍵期,在此期間及時進行視力檢查,及早發現問題,大部分孩子都能恢復正常視力;但如果超過6歲,一旦視覺發育敏感期過了,視力恢復的幾率就微乎其微; 12歲以后,兒童視覺發育基本成熟,再想矯正視力,機會就更加渺茫了,還可能使孩子喪失立體視覺,影響孩子一生的學習及工作生活。
畢業于浙江大學醫學院,博士學歷,南京醫科大學碩士生導師,美國邁阿密大學Bascam Palmer眼科中心訪問學者,杭州市131人才。現任杭州市人民醫院眼科主任醫師,任杭州市醫學會眼科分會委員兼秘書,浙江省免疫接種疾病鑒定專家,亞洲干眼協會委員。主持或參與省市級眼科課題四項,獲得浙江省科學技術一等獎一次。
擅長結膜炎、角膜炎、眼過敏癥、干眼等眼表疾病的診斷和處理,擅長兒童近視、斜視、弱視及視覺發育不良的診治。熟練開展近視激光手術、眼科白內障超聲乳化術、青光眼手術,視網膜復位手術,角膜移植等眼科手術。
本文來源于:杭州兒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