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雯主任訪談︱寶寶發育的5個Yes or No,你不知道就OUT啦!!
在同齡圈,有種神奇的“同齡怪”到處比較寶寶發育速度:有一樣大的寶寶嗎?我們家會跑、會背兒歌了,白白胖胖,你家的呢?一大票媽媽為此暗自神傷,咋辦,我家的還站不穩,是不是發育遲緩了?
帶著這些疑問,小編專門采訪了杭州美中宜和婦兒醫院兒保主任醫師葉雯,她將為大家解開寶寶發育的相關問題。
>>>> 骨密度顯示我家寶寶缺鈣了,我要補補補!→NO:它只能作為參考
@P-S結束了&(1歲2個月)
寶寶睡覺總是哭,肋骨有點輕微外翻,去做過骨密度,不缺鈣,走路說話都正常,前囟門有點大。睡覺總是哭這個問題一直有,不知道對寶寶有沒有影響?
葉醫生答疑
寶寶是否缺鈣,是否有佝僂病,需要結合癥狀表現及必要的輔助檢查來判斷,如25羥維生素D的水平,超聲骨密度只可以作為參考。不過很多媽媽可能會因為心疼而拒絕采血,這樣一來,采取無痛無輻射的超聲骨強度檢測就有一定的必要性。且兒童時期是一生骨骼健康的關鍵年齡,骨密度可以作為一項較簡便的監測手段,了解骨強度、減低骨礦化減慢情況,有助于成年期達到佳骨峰值。
>>>>寶寶要常測微量元素,測測更放心→NO:沒事別瞎測
@我行我素(10個月)
寶寶不會說話也不會爬,左肋骨外翻。兩月前微量元素檢測出不缺鈣,醫生開了藥(五維葡萄糖酸鈣),吃了沒什么效果。請問是不是發育遲緩?
葉醫生答疑
微量元素檢查,主要包括鈣、鐵、鋅、銅、鉛等元素,不推薦將微量元素作為常規的檢查項目,尤其6個月以下的嬰幼兒。但不推薦不表示一定不能檢測,在疾病狀況下,有診斷治療需要的,根據寶寶的臨床癥狀,如生長發育緩慢、胃口差、發黃、異食、多動等,可以根據專科醫生建議開展有針對性的微量元素檢測,而末梢血、頭發查微量元素更缺乏可參考性。此外,針對微量元素結果的解讀,需要由醫生正確判斷,例如其中鈣的數值并不能衡量我們日常理解的寶寶是否“缺鈣”。嬰幼兒養育中常見問題還是喂養方面,喂養問題可以導致孩子的生長發育落后(嬰兒發育遲緩)、體重增長緩慢、營養素的缺乏等。而早期科學的喂養方式和良好飲食行為的建立,是預防兒童期發生營養性疾病的根本保證,同時對于成年后的飲食行為方式、慢性病的發生發展都會產生影響。
>>>>愛白白胖胖“蓮藕寶寶”→NO:肥胖也是一種營養不良
@格格(9個月)寶寶現在已經20斤了,是太胖的原因嗎?現在還不會翻身。
葉醫生答疑
如果孩子生長速度過快,應考慮是否存在攝入脂肪過多、進食量過多、活動量過少等問題,過于肥胖對于寶寶的發育有一定影響,建議向醫生咨詢。
“白白胖胖”作為衡量寶寶發育的標準,在廣場大媽間廣泛流傳,那些滿身藕節的寶寶總是廣受好評,不過事實是,肥胖也是一種營養不良。
據統計,體重超過正常兒童20%的孩子,其視覺、聽力、接受知識的能力都會處于較低的水平。嬰幼兒時期的肥胖,并不利于寶寶的長期健康,甚可能增加成年后肥胖、糖尿病的風險。
過度肥胖除了對寶寶體格、代謝等造成一定影響,還會對孩子心理發展造成一定影響。寶寶發育還是要對照生長發育曲線。所以下次再有人說,你家孩子太瘦,是不是營養不良時,你一定要充滿信心地hold住了。
>>>>聽說誰誰家用了抗生素傻了,寶寶一定不要用→NO:必要時可以合理使用
@木頭梳子(1歲)寶寶之前得過肺炎,醫生給開了抗生素,現在寶寶1歲了還不會坐,不會爬,會是抗生素的原因嗎?
葉醫生答疑
抗生素會有一些副作用,但不需要過分夸張抗生素的危害。醫生一般會根據病情合理使用孩子允許應用的抗生素,一般都是安全的。當因為感染確實有必要時,建議根據專業指導使用抗生素,否則病情延誤,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并發癥。寶寶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除了體格生長、營養狀況,更要關注神經心理發育,尤其是0-3歲期間的運動、智力、語言、社交等。如果寶寶是早產兒、出生時因病理因素在NICU治療過的,或母親在孕期有過出血保胎等情況的,更需要重視從出生開始的定期隨訪和發育評價。當寶寶出現比同月齡孩子發育遲緩的表現,例如2月仍無微笑、3月不會抬頭、4月不會大笑,7月坐不穩、1歲不會站、2歲還不會說話等,需要及時到醫院進行發育評價,必要時進行早期干預,促進寶寶優化發展。
>>>>早產寶寶出現發育問題的幾率較大→Yes:一定要定期檢查,盡早干預
@情留感菌(7個月11天)17斤,35+1周出生,吸過氧,會翻滾,就是坐不穩,要么朝前傾,要么東抓西抓就會倒,靠個東西坐就可以,很擔心腦癱,之前做過核磁共振正常,不知道會不會有問題。
葉醫生答疑
早產兒是個特殊的群體,需要付出更多的關注。由于早產寶寶出生時腦發育未完善,所以更易引起神經心理發育偏差。有研究顯示,未經特殊干預的早產兒智力低下發生率為6.7%,腦癱發生率為3%。出生體重低于1500g的早產兒9%有視覺障礙,11%有聽覺障礙,55%有學習困難,20%需要特殊教育。此外早產兒還常常有喂養的問題、眼睛的問題等。當然不是每個早產兒都會發生問題,但為了孩子健康成長,以防萬一,建議有條件的早產寶寶一定要從出生開始定期去醫院評估、隨訪,并根據醫生的建議早期干預,大程度地預防孩子發生腦損傷后遺癥可能。
本文來源于:杭州兒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