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備役父母:照顧新生寶寶的實用細節你Get到多少?
2020-03-09
寶寶終于出生啦!看著曾經合體10個月的小寶寶平安健康的出生,媽媽們總算是松了一口氣,不過,接下來的日子里,面對只會用哭鬧來表達情緒,還時不時溢奶、發熱、出黃疸、起濕疹等等狀況頻發的小家伙,初為人母的你是不是想再把TA塞回到肚子里?照顧好小寶寶可沒那么簡單,提前get一些實用細節,讓你面對寶寶時不再手足無措。

喂養篇
每個媽媽的乳汁都是為自己的寶寶量身定制的,是寶寶理想的天然食物。母乳不但營養豐富,還擁有很多抗體及免疫物質,能夠幫寶寶建立初的免疫系統,預防多種疾病的發生。所以,世界衛生組織提倡新媽媽們少純母乳喂養到寶寶6個月大。
如果有人告訴你純母乳喂養的寶寶不需要喝水可不要感到奇怪,因為母乳里含有大量的水,純母乳喂養的寶寶在大小便次數正常的情況下,一般4個月內不需要喂水,當然這不表示不能喂水。如果是在炎熱的夏季或者氣候干燥的冬季,也可以適當地補充一點兒水分。喝配方奶粉的則應在兩次喂奶之間喂水,每次喂水量約為每頓奶量的一半。
看到寶寶溢奶真是擔心又心疼,可小寶貝怎么卻表情淡然沒有一點難受的跡象呢?因為對于小寶寶來說,溢奶是一種常見現象。嬰兒期寶寶的胃是水平的,胃的上口賁門松弛而下口幽門緊,吃奶過多過急或吃進氣就很容易發生溢奶的現象。所以媽媽們每次喂奶后都要先豎抱寶寶拍嗝,然后再放下,先讓寶寶右側位躺下,可以有效地預防溢奶。但如果寶寶經常出現溢奶現象一定要注意防止誤吸,而且應該及時帶寶寶尋求醫生的幫助。
確認寶寶是否喂養得當,簡單的方法就是根據睡眠情況及每天大小便次數和量,定期記錄寶寶的體重身長增長數據,如果寶寶滿月時體重增長超過600g,就在正常的范圍。
護理篇
細心的媽媽可能會發現,剛出生的寶寶鼻尖和兩個鼻翼上有許多密密麻麻的小“白頭”,樣子有點像大人長的“粉刺”,不過這可不是什么皮膚問題,醫學上叫它栗粒疹,是新生兒皮脂腺潴留引起的。一般在出生后一周就會消退,屬于正常的生理現象,媽媽們不需要做任何處理。還有寶寶乳頭上的小白點兒,牙齦上的小白點兒(俗稱“馬牙”),都會自己消退,媽媽們千萬不要自己輕易弄。
寶寶怎么全身上下都在脫皮,難道是天氣太干燥啦?不是啦!這是由于新生兒皮膚外面的角化層發育不完善,容易脫落。一般一周以后就可以自然脫落干凈,只要注意對寶寶皮膚的清潔護理,避免外來的感染和損傷就可以啦,可以適當的給寶寶涂抹些寶寶潤膚油,但千萬不要硬往下剝!有些女寶寶出生5-7天后還可能出現“假月經”,那是寶寶子宮及陰道上皮組織脫落造成的,所以也是正常現象哦。
寶寶原本粉嫩的皮膚突然變得黃黃的,這是在出黃疸呢,大多數寶寶都會發生這種情況,如果是生理性黃疸一般10~14天就會消退,堅持每天給寶寶曬太陽,讓寶寶吃足夠多的奶促進排出足夠的大便,都可以加快黃疸的消退。記得曬太陽時,要注意保護好寶寶的眼睛哦!當然媽媽們對于黃疸也不能掉以輕心,一定要密切觀測消退情況,如果黃疸持續加重,或消退后又出現,很可能是病理情況,應該及時就醫查明原因,并明確是否需要采取治療措施。
新生寶寶的臍帶還處于開放狀態,如果有細菌進入,可能會導致新生兒臍炎,甚罹患敗血癥。所以新手爸媽們一定要重視寶寶臍帶的護理。寶寶臍帶未脫落前,每天洗澡后都要用75%的醫用酒精消毒,并注意保持臍帶根部的干燥。臍帶一旦被大小便弄濕必須立即用75%的酒精消毒。臍帶脫落后也要注意觀察愈合情況,如果分泌物出現,或出現異味一定要及時就醫。
寶寶的身上怎么起了那么多討厭的小紅疹?臉上、小屁股上甚頭皮都有,因為癢寶寶經常用小手抓,有些地方都有黃水兒滲出來了。那很可能是濕疹,是過敏體質寶寶很常見的一種皮膚病,日曬、濕熱、化妝品、肥皂、皮毛、不透氣的衣物,奶粉或者母乳媽媽飲食不當時,都可能誘發。媽媽們不用太擔心,但一定要做好日常護理,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用一些藥物治療。
生活篇
準爸準媽們肯定早早就為寶寶準備小床了。可是你們知道嗎?嬰兒床也有安全指標。嬰兒床的欄桿要高于60厘米,以防寶寶摔下來。欄桿的空隙應該在2.5-6厘米之間,間隙太小容易困住寶寶的胳膊和腿,空隙過大寶寶的小手小腳又容易滑出來,都會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小床欄桿上好包上純棉布的床圍,而且要勤洗常換保持清潔。
寶寶的衣物要選純棉的,而且一定要勤洗勤換,新生寶寶新陳代謝快,容易出汗,再加上經常大小便,還會溢奶,如果不及時清洗不但寶寶感覺非常不舒服,還容易導致皮膚感染。

有些老人習慣給寶寶打緊緊的“蠟燭包”,說這樣能防止寶寶羅圈腿。其實要想避免寶寶羅圈腿主要是要防止寶寶缺鈣,和如何包裹寶寶沒有關系。包裹的過緊反而限制了寶寶的自由活動和成長。
小寶寶剛剛離開媽媽的子宮,面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經受著各種考驗,媽媽一定要及時給予寶寶支持和回應,讓他(她)感到安全和舒適,減緩焦慮不安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