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上這點“皮”可能壞事?抓緊處理!
2020-10-23
現在很多家長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割包皮,自己孩子小丁丁上那點多余的“皮”是不是也得割?
有沒有年齡限制?
怎樣讓割包皮這件事不在孩子心里留下陰影?
家長們很糾結。
聽聽小美來給你聊聊男寶小丁丁的那些事兒。
每個男寶的小丁丁健康與否都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小丁丁很重要,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它也非常脆弱,需要一層包皮包裹著來保護。在包皮的保護下,小丁丁保持著特有的柔軟、濕潤和敏感,也能夠避免受到外界的侵害。
但總有些“保護者”長得太長,或者是保護得太嚴密,讓小丁丁都沒法呼吸了,反而會出現各種問題。
這就是醫學上常說的“包皮過長”和“包莖”。
包皮過長:
包皮跨越了冠狀溝,不僅裹住了全部龜頭,也裹住了尿道外口。
只有用手上翻時,尿道口和龜頭才能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包莖:
包皮口非常小或包皮與陰莖頭粘連,尿道口和陰莖頭完全不能露出來,包皮也不能上翻。
包莖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每一個健康的新生男寶寶很少有不是包莖的情況;

到三四歲時,隨著陰莖發育以及間歇性陰莖勃起等,可逐漸露出陰莖頭。
病理性包莖多是由陰莖頭包皮炎及損傷引起的,一般不會自愈。
包皮是不是一定要割?
正常的包皮對陰莖頭可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但包皮過長、包莖易發生排尿困難,排尿方向不定,尿濕褲子等情形;
容易藏污納垢,引起龜頭、包皮感染或尿路感染;反復的感染可能使包皮口形成疤痕;
可能出現包皮嵌頓,嵌頓時間過長導致龜頭壞死;嚴重者阻礙陰莖正常發育,造成男性不育。
小兒泌尿外科專家認為,小兒包皮過長、包莖的風險都可以在割包皮后明顯降低。
但要不要手術要分情況。
3歲前的生理性包莖,如果無繼發感染,家長可以等待觀察,或者采用擴張器械擴張包皮,使包皮逐漸擴大;
難以保證自己平時能給孩子做好護理清潔,也可選擇包皮環切手術進行治療。

如果清洗后包皮仍有不適感、反復發炎感染,甚包皮口出現瘢痕,需要及早做治療。
如果超過3歲仍存在包莖,可根據情況考慮包皮環切手術治療。
孩子割包皮有年齡限制嗎?
對于小兒包皮環切手術并沒有過多年齡限制。
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通常主張男童出生時就直接切除包皮。
因為在嬰兒期及時切除多余包皮,有以下好處:
1.可有效減少尿路感染(UTI)風險。有數據顯示,1歲以下寶寶反復發熱有四分之一的概率是由泌尿系統感染引起,且容易被誤診,甚可導致嚴重后遺癥;而包皮環切將UTI風險降低了近90%。
2.可以降低陰莖癌風險。包皮過長和包莖與陰莖癌有直接的關系,包皮環切術可對浸潤性陰莖癌有很強的保護性作用。
3.可減少HIV和其他性傳播感染(HPV、毛滴蟲、軟下疳)。從長遠效益來看,有數據顯示包皮環切術可減少51-63%艾滋病感染風險。
4.可減少陰莖炎癥和包皮翻起障礙,且更易保持衛生。
在中國目前正在努力朝這個方向發展,有需的家長務必選擇專業的醫療機構進行新生兒包皮環切術。
如果不能在新生兒期完成手術,我們也建議不要拖延,盡量選擇在學齡前進行包皮手術。
可以選擇痛苦小的手術嗎?
孩子對于手術還是會心存恐懼的,因此,要減少孩子的恐懼心理,順利完成手術,先要選擇適合孩子的手術方式。
目前小兒包皮手術主要有手工縫合、套扎法和吻合器縫合法三種方式,手術方式的選擇要看孩子年齡、具體包皮的情況。
年齡偏大的孩子,或者有瘢痕性包莖的孩子建議選擇手工縫合手術方式,恢復時間短,也可以減少孩子的不適感。
術前麻醉、術后鎮痛也是為孩子減輕痛苦的必要手段。
在做麻醉前可提早采取合適的方式對孩子進行心理干預,減輕孩子的恐懼心理。
術后鎮痛的合理使用減輕孩子恢復期的不適感,讓孩子的體驗感更好,身體恢復更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