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轉剖,為何會受“二茬罪”?怎樣避免不必要的剖宮產
2020-03-05
隨著預產期的臨近,每個準媽媽都會糾結選擇順產還是剖宮產,其實,無論選擇哪種生產方式,分娩的過程對于準媽媽和寶寶來說都具有潛在的風險,因為分娩本身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期間會充滿各種未知的因素,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次探險,而產科醫生就像是一個風險評估師,會對你的這次探險進行風險評估,結合你自身的情況,幫你做出適合自己的決定。而在分娩的過程中,醫生會綜合產力、產道、胎兒及產婦的精神因素,隨時做出應變和判斷。
你可能會說有些媽媽本來條件很好,可以順產,但是后卻順轉剖,連受兩茬罪,真心傷不起,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順轉剖?,對于準媽媽來講,如何才能避免順轉剖的出現呢?
我們先簡單了解一下自然分娩與剖宮產的過程吧:
所謂自然分娩,就是隨著胎兒的成熟,準媽媽的子宮規律收縮,導致宮口逐漸擴張,宮頸管縮短、消失,同時胎兒從子宮逐漸下降,通過陰道并終娩出的過程。
剖宮產則是由醫生使用手術刀,在準媽媽下腹正中橫向或縱向,切開一個長約12-13cm的切口,暴露出子宮后再在子宮上切一個橫向切口取出胎寶寶。
順產PK剖宮產 風險與收益的評估

自然分娩顧名思義就是自然的分娩方式,對于新生兒來講,陰道分娩的方式更有可能擠出肺部的液體,鍛煉胎兒的心肺功能,為胎兒出生后自主呼吸創造有利的條件,嬰兒出生后呼吸問題如新生兒吸入性肺炎、新生兒濕肺等相對較少;另外,經陰道分娩的過程中,胎兒還會接收到媽媽陰道內的有益菌群,可以增強孩子的免疫系統。
對于媽媽來講,自然分娩較剖宮產更利于產后恢復,但是,自然分娩有可能會導致陰道周圍的皮膚和組織出現裂傷,還可能需要縫合。
剖宮產手術已經是產科非常成熟的手術方式了,對于搶救孕產婦生命以及改善難產結局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是,既然是手術,就要有手術適應癥和并發癥,同時也伴有風險和損傷。通常,在具備以下醫學指征時,醫生會建議準媽媽選擇剖宮產:
胎兒過重
懷雙胎或多胎
胎兒胎位異常,如臀位、橫位
胎盤前置阻擋宮口,胎兒窘迫等
當然,有些剖宮產指征并不是絕對的,比如臀位,并不是絕對不能順產,而是醫生在順產與剖宮產之間權益風險與獲益,如果順產的風險與剖宮產要大,當然就會選擇風險相對較小的。
剖宮產作為一個手術,出現產后出血、感染以及產科并發癥的幾率會比自然分娩要高。
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前置胎盤、胎盤植入風險會增高;
可能出現剖宮產疤痕妊娠,雖然發病率很低,但是很危險的一種宮外孕;
一胎剖宮產的媽媽再次懷孕,再次剖宮產的幾率很大;
順產過程中 哪些情況會轉為剖宮產
通常在懷孕37周時,醫生會根據你的胎兒大小及骨盆大小作出鑒定,初步判斷你是否可以陰道分娩。但即使決定了你可以陰道分娩,也必須要經過產程試產,也就是說還有生不下來的可能,因為決定分娩的因素不僅是胎兒大小及骨盆合適,更重要的是看產程中產力即宮縮是否好及胎頭的枕骨位置是否正確,這后兩個因素隨著產程的進展是可以改變的。任何一個因素發生異常,就有可能造成難產。
分娩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產婦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情況,有順產成功的,也會有順產不成功而轉為剖腹產的,一般在哪些情況下,醫生會建議試產的孕婦做剖腹產手術呢?
1.子宮收縮乏力
良好的子宮收縮應該是宮縮間隔2~3分鐘一次,持續40秒左右,如果宮縮持續時間短,間歇時間長且不規律,我們就稱之為子宮收縮乏力。這是常見的一個問題,尤其是高齡產婦更容易出現。產力是分娩的動力,它同時又受胎兒、產道及產婦精神心理因素的制約。由于缺乏有效的產力,又使得宮口擴張緩慢及胎頭下降延緩,將出現產程異常導致難產。
2.枕位異常
骨盆的入口平面是一個扁的橢圓形,所以胎頭入盆時一般是以枕橫位即胎頭枕骨位于母體的側面入盆的。進入到中骨盆時(即宮口擴張5cm時),骨盆形態變成了左右徑小,前后徑長的漏斗形,為適應骨盆的形狀,胎頭也必須旋轉成枕前位,這樣胎頭就可以小徑線通過骨盆。如果胎兒相對骨盆較大或產力差,妨礙胎頭旋轉,后形成持續性枕橫位或枕后位,這樣胎頭的徑線增大,通過骨盆困難,則有可能造成難產。

3.宮口擴張緩慢
在潛伏期(即宮口擴張4-6cm),慢的宮口擴張速度為每4小時擴張1cm,而活躍期(即宮口擴張4~10cm),慢的宮口擴張速度為每小時擴張1cm。如果宮口擴張速度小于以上標準,就叫做宮口擴張延緩。它可能由于胎兒相對于骨盆過大、胎兒枕位不好或產力不好引起。
4.胎心監護圖形異常
胎心監護圖形比聽一次胎心能更快、更早、更準確地反映胎兒缺氧的情況。在臨產之前或臨產早期,由于宮縮不強,胎兒即使有輕度缺氧也表現不出來。隨著產程的進展,宮縮逐漸加強,胎兒則有可能忍受不了宮縮時的缺氧,而表現出胎心監護圖形的異常。醫生可能會根據胎兒宮內儲備能力及產程進展情況來決定哪種分娩方式對母體和胎兒更有利。
怎樣避免不必要的剖宮產
如果,生產過程沒有想象中順利,產婦和家屬應該怎么辦呢?
不必緊張,仍然要保持對順產的充分信心。因為信心不足會導致產力無力,使原來的不利因素更加強化,加重難產的可能性。
與醫生溝通,了解有哪些不利因素,以及能否糾正和糾正的方法。如子宮收縮乏力可以用催產素糾正,枕位異常可用體位糾正。
與醫生共同商討分娩的方式。不要一味要求剖腹產,可聽取一下醫生的意見,權衡利弊再決定分娩方式。
丈夫的作用不能忽視,要保持冷靜,積地鼓勵妻子。當妻子的宮縮變得強烈,離胎兒的娩出越來越近時,也是她分娩過程中痛苦的時候,此時,丈夫一定要保持冷靜,積地鼓勵她,而不要錯誤地覺得,剖腹產是解決妻子疼痛,保證母子平安的好辦法,要信任醫生的判斷。
理性看待“二茬罪”
一項針對733名經歷順轉剖女性的研究顯示,68%的順轉剖都是由于產程缺乏進展,導致準媽媽分娩的時間過長,或是產程停滯,也就是分娩停在某一個節點。而進一步的調查發現,導致產程缺乏進展的因素與產婦肥胖、頭盆相對不稱、胎兒胎位不正等因素有關。所以,順轉剖的情況并不常見。
如果準媽媽在產檢時一切正常,胎兒頭位,大小合適,順轉剖的幾率只有10%,所以沒有必要為這么小的幾率而放棄順產的可能。
順產or剖宮產,這兩種分娩方式并不能簡單地說哪種更好,而是各有其適應范圍。對于分娩過程,準媽媽們不必太過擔憂,正如前面所說分娩過程的不確定性,為了保證你和胎兒的健康,經驗豐富的產科醫生需要在過程中不斷的評估各種風險利弊,一定會幫助你做出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