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媽必看 | B超檢查到底能告訴你什么?
2020-09-27
在孕媽媽的產檢項目中,如果問到能有機會與寶寶「互動」的檢查是哪項?毫無疑問那一定就是B超了。
B超是利用超聲波生成可視圖像,來判斷孕期寶寶發育的情況。是產檢中出現頻次較多且非常重要的檢查項目。孕媽媽在整個孕期產檢中,需要做4-5次B超檢查,每次檢查都會告訴你什么信息呢?與寶寶「互動」又是怎么回事呢?
-孕早期B超-
確認是否懷孕
孕早期B超主要是確認懷孕,盡管在此之前孕媽媽可能已經通過試紙(驗尿)、抽血等方式來確認是否當上“中隊長”。但仍然需要通過B超來再次確認懷孕并排除宮外孕。如果是有過剖宮產史的二胎媽媽,還要排除瘢痕妊娠。
通常,胚胎要在45天后才能測出來,胎心要在孕6-8周時才可觀察到,所以做孕早期做B超的時間建議在8-10周期間為佳。
同時,孕早期B超還要觀察是否有胎芽和胎囊。通過超聲波可計算出胎囊大小,孕9周后,可根據胎頭臀部的長度值即可推算懷孕周數及預產期,還能監測有無胎心搏動及卵黃囊等,及時發現胚胎發育的異常情況。

-胎兒NT檢查-
唐氏兒排畸的早期篩查
NT是胎兒頸部半透明膜的縮寫,是懷孕11-14周時圍繞在胎兒頸項后部流動性的半透明蛋白膜。
胎兒頸部半透明組織厚度是指胎兒背側軟組織和皮膚之間的厚度,被認為是篩查唐氏綜合征胎兒有效的指標,因為唐氏綜合征患兒多有頸部軟組織水腫,而正常胎兒沒有此異常體征。
NT檢查在孕10-22周中具有診斷意義,但以孕10-14周診斷價值高,超過14周檢查會不準確。NT檢查測量值小于0.3厘米為正常,超過0.3厘米則要考慮進行進一步篩查。

-孕中期B超-
為胎寶寶做一次全面細致的“體檢”吧
孕中期(20-24周)的B超檢查項目多也重要,除了可以看到胎兒的位置和心跳外,B超醫生還要仔細檢查寶寶的身體結構,包括頭徑、胸廓、腹部、脊椎、四肢等,看看寶寶是否發育正常,以及胎盤和羊水的情況。
因為這時期的子宮羊水較多,胎寶大小比例適中,在子宮內有較大的活動空間,B超檢查可以清晰地看到胎兒的各個器官,而超過26周,寶寶大了肢體舒展不開,尤其是肢體遠端無法看清,不便于排查肢體、心臟、室間隔等部位,因為小的室缺有可能肋骨的聲波擋著而造成漏診。因此,孕中期的B超也被稱之為排畸B超,準媽媽一定不能缺席哦。
這個時期也是做四維超聲的佳時機,通過四維超聲,孕媽媽能看到小寶寶打哈欠、吃手指、翻跟頭等各種淘氣模樣,寶寶就像在和你互動一樣。好多孕媽媽會把四維超聲混淆為排畸B超,那么,四維超聲跟排畸B超是不是一回事呢?
對于四維彩超,B超醫生有話說
實際上,目前“四維排畸”、“四維超聲心動”、“四維彩超”等等都是錯誤的叫法,正確的名稱應是“四維超聲”。在臨床診斷中,醫院不會把四維超聲作為臨床參考依據的診斷報告,日常超聲檢查還是以二維超聲為主。
普通二維B超是利用超聲波在充滿羊水的子宮內反射得到的回聲來描繪其中景象,診斷胎兒在母體內發育是否健康,能夠診斷胎兒的畸形。四維圖像需建立在二維超聲切面基礎上,因此是二維超聲技術的主要輔助手段,并不能代替二維超聲。
只有在診斷特殊病例時需要得到立體感強、二維圖像難以提供的標準冠狀切面圖像時,才會短時間的更換四維探頭,使得診斷更為準確。這種特殊情況限于胎兒的顏面部、四肢的結構發育缺陷,因為四維的立體顯示可以大大提高結構缺陷的檢出率。
-孕晚期B超-
后的排查,為分娩做好準備
孕晚期(30周)的B超,是為了進一步判斷和排除胎兒發生缺陷的可能性。孕37周的B超主要為了估計胎兒的大小、身長,觀察羊水多少和胎盤的功能,以及胎寶寶有沒有臍帶纏繞。
胎位也是這次B超檢查的重點。臨近分娩,胎寶寶應是頭部朝下、臉部朝向媽媽脊柱、背部朝外的方向。如果胎位不正,醫生會建議孕媽媽采取適合的方法糾正胎位,以利于順產。
TIPS:
美中宜和為什么要在孕中期安排做兩次B超篩查?
在整個孕期,公立醫院一般會安排5次B超,而美中宜和婦兒醫院較公立醫院會多安排一次B超,分別在孕20周和孕24周進行兩次排畸B超的檢查。
兩次B超分別由兩位不同的B超醫生進行檢查,兩次檢查項目雖然一致,但側重點各有不同,一次是B超大畸形的篩查,一次是對畸形篩查的復查。就是為了減少誤差,增加篩查的準確度,降低畸形兒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