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知識 | 家有早產兒需要注意什么?
杭州美中宜和婦兒醫院兒童保健中心主任,主任醫師。 從事兒科臨床及兒童保健二十年,曾任三甲醫院重點學科(兒童保?。ь^人,兒童保健中心/母嬰健康中心主任。擅長兒童生長發育(嬰兒發育遲緩)、營養、運動、智力、語言(嬰兒語言遲緩)、行為等問題的診療。
在妊娠期、產時和新生兒期存在許多對胎兒和新生兒生長發育不利的危險因素,如早產、低出生體重、孕期各種疾病、出血保胎史、新生兒顱內出血等等,有這些危險因素的嬰兒稱為高危兒。據報道,高危兒約有8%一9%發生腦損傷,高危兒更容易發生神經、心理、行為方面的發育偏差或障礙,這些問題可能在不同年齡段出現。即使在嬰兒早期發育正常,并不說明以后持續正常。此外,一些高危兒的營養養育也是問題。從出生開始全面長期監測寶寶的發育結果,早期發現問題,早期干預是把高危兒兒的發育風險控制到小化的重要措施。
控制早產兒發育風險小化
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干預”
小貼士:
即使部分高危兒在新生兒期有個住院過程并且“痊愈”出院,但出院后的長期隨訪仍很重要。新生兒科出院只是意味著寶寶身體的生理指標疾病狀況已經改善,但大腦發育相關的運動、智力、語言、情緒、行為等會在寶寶的發育進程中逐漸顯現可能的偏差。
早產或有高危因素的寶寶家長一定要帶孩子定期隨診,由醫生對孩子的體格、運動、智力、行為、視覺聽覺等進行評估,并動態記錄寶寶體格、神經心理發展水平,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早期干預。
隨訪和檢查一般<6月齡每月一次,7~12月齡嬰兒檢查1次/2月,>1歲兒童檢查1次/3月。嚴重情況如缺氧缺血性腦病、顱內出血、低體重兒可于出院后或生后半個月次隨訪檢查。
早產兒、高危兒的運動、智能、情緒發育遲緩和腦功能障礙有哪些早期預警現象呢?
1、嬰兒四肢經常“硬挺”,即“很有力”地屈曲或伸直,活動嬰兒四肢時感到有阻力。
2、3月齡時對很大的聲音沒有反應,不注視人臉,不追視移動的物體,逗引時不發音或不會笑。
3、超過三個月齡仍全身軟弱無力或全身伸直、或俯臥時不會自主抬頭。
4、4月齡手仍緊握拳不松開,注視手的動作持續存在到6個月以后。
5、6月齡時發音少,不會笑出聲,緊握拳不松開,不會伸手及抓物,不能扶坐。
6、8個月齡還不會自坐,對聲音無應答。
7、10-12月不會拇指食指對指取物,不會示意表示“再見、拍手”等,不會發“babmama”音。
杭州美中宜和婦兒醫院兒童保健中心,致力于為0-14歲兒童提供高品質兒童健康管理及保健服務。
如果出現上述這些表現,需要盡快找專科醫生就診評估。
本文來源于:杭州兒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