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消失的小東西搗蛋,引發寶寶“小腸氣”,怎么辦?
2020-03-16
小云剛上完舞蹈課,突然腹痛難忍,還伴有嘔吐,媽媽媽媽嚇壞了,趕緊帶孩子到醫院小兒外科檢查。醫生看了看,發現小云大腿根部有一明顯可見的大包塊,摸了摸,包塊質地堅硬,有壓痛感。
診斷為:腹股溝斜疝發生嵌頓,建議手術治療。
腹股溝斜疝是怎么回事?它有哪些癥狀?它怎么會發生嵌頓?它要做手術嗎?
今天,小美就和大家聊一聊腹股溝斜疝。
什么是腹股溝斜疝?

腹股溝斜疝是小兒疝氣的一種,俗稱“小腸氣”。它是一種先天性發育異常疾病,發生率在0.8%-4.4%,早產兒、發育不良的孩子均易出現此癥。
主要是因為腹股溝處的“鞘狀突”這個小東西沒有及時閉合導致的,常在1歲以內發生。在胚胎期,腹膜在腹股溝處向外有一類似口袋狀的鞘狀突。
正常情況下,鞘狀突隨睪丸后下降陰囊,在孩子出生后閉合萎縮消失,腹腔與鞘膜腔不再相通。
如果在孩子出生后,鞘狀突未閉鎖,或未完全閉鎖而形成較大的疝囊,肚子里的腸管、網膜等就會掉入疝囊,而形成腹股溝斜疝。因為右側睪丸下降比左側略晚,鞘狀突閉鎖也較遲,因此右側腹股溝斜疝較常見。
不過,女孩也會得“小腸氣”,雖然比例沒男孩高,約為1:10,但也不可小視。
腹股溝斜疝有哪些癥狀?
1.當孩子用力哭鬧或排便,或咳嗽,或劇烈活動時,腹股溝處或陰囊處可出現軟軟的小包塊,平臥安靜時包塊消失。
2.一般無疼痛感等不適,但可能會出現墜脹感。
3.出現疝氣嵌頓的情形。
如果包塊不能自行返回腹腔,就可能出現常說的“疝氣卡牢”了,即醫學上的“疝氣嵌頓”。
一旦出現嵌頓,孩子會出現腹痛、哭鬧不止,嘔吐、腹脹、排便不暢等腸梗阻癥狀,嵌頓時間越久,腸管缺血壞死、卵巢嵌頓壞死等嚴重并發癥發生率會明顯增加。
腹股溝斜疝要做手術嗎?
一般情況下,1歲以內孩子的腹股溝斜疝有自愈的可能。但對于1歲以上的孩子,腹股溝斜疝無法自愈,如無明確禁忌癥,建議及早進行手術治療;1歲以內的孩子,如果腹股溝疝很大或反復出現嵌頓,建議及時進行手術治療。
目前,手術是治療腹股溝斜疝有效的方式。主要以疝囊高位結扎手術為主,有傳統開放式手術方式和腹腔鏡微創手術方式兩種,巨大疝還需要修補腹壁。
一般來說,手術的效果較好,術后并發癥少見。
但要注意以下常見的并發癥:
陰囊的水腫或血腫。鞘狀突周圍有膀胱、輸尿管、輸卵管等重要器官,術中可能對一些組織造成一定損傷,術后少量的滲血造成陰囊水腫或血腫,需依據具體情況處理。
睪丸萎縮。在手術中需仔細辨認鞘狀突、輸精管、精索血管等,一旦這些精索血管等損傷,就可能導致睪丸萎縮。
術后復發。
因此,為了減少甚避免并發癥的發生,腹股溝斜疝手術對于醫生的選擇非常重要。

杭州美中宜和婦兒醫院兒外手術中心主任徐珊,原浙江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泌尿外科主任
在此手術方面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曾多次有半天時間50余臺手術的記錄,
且目前為止,經徐主任手術的孩子效果良好,未有出現并發癥的情形。

朱信強,副主任醫師,醫學碩士,杭州美中宜和婦兒醫院小兒外科副主任。
從事小兒外科臨床工作20余年,在小兒普外、小兒泌尿、新生兒外科以及小兒腹腔鏡微創技術的應用有較高水平,
曾任秦皇島市婦幼保健院小兒外科主任,在任職期間,多項技術填補了秦皇島市的技術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