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姨媽”突然大量造訪!你需要提高警惕!
2020-03-23
月經,俗稱“大姨媽”,是女性的老朋友,每月都要“見”一次,它的時間、量、伴隨癥狀等的變化是女性健康的晴雨表,是發現和診斷許多疾病的重要線索。平均30-50ml,4-6天,是每位女性期待的健康指數。但很多“大姨媽”較為任性,量多或量少,經期提前或延后,周期較長等情況比比皆是。
月經過多,一是指出血量過多,超過80ml,可以簡單地用每次月經期所使用的衛生巾量來衡量,正常的用量平均一天換4-5次,每周期不超過2包(10片)衛生巾。如果衛生巾超過3包還不夠,差不多每片衛生巾都濕透,就屬于月經過多了。二是指行經時間過長(正常的為7天以內)。當突然出現月經增多時,就意味您可能被某種婦科疾病纏上了。
宮頸肥大
宮頸肥大是慢性宮頸炎的一種,主要癥狀有月經過多,白帶多呈膿性,痛經,下腹及腰骶部墜痛,或有尿頻、尿急、尿痛及性生活出血等。嚴重的可引起子宮內膜炎、輸卵管卵巢炎、輸卵管粘連,導致不孕,增加誘發宮頸癌幾率。
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是婦科常見的良性腫瘤,好發于生育年齡,青春期前少見,絕經后萎縮或消退。子宮肌瘤可無癥狀,主要癥狀是子宮內膜出血,表現為周期性經血增多,月經不調。如果月經突然變得不規律,或有以下幾種情況之一,應提高警惕:月經過多,出血有周期性,常伴有經期延長;月經周期縮短,月經量多;不規則出血,月經失去正常周期性,經量時多時少,淋漓不盡,持續時間長。通常可經盆腔超聲、宮腔鏡檢查發現,確診可通過術后病理檢查。
子宮腺肌癥
子宮腺肌癥是屬于子宮內膜向肌層良性浸潤并在其中彌漫性生長過程的一種疾病,此病多發生于30~50歲經產婦,約15%同時合并內異癥,約半數合并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癥的常見癥狀為月經過多、經期延長和逐漸加重的進行性痛經,疼痛位于下腹正中,常于經前1周開始,直月經結束。部分患者可有經間期出血、不孕??筛鶕湫筒∈芳绑w征作出初步診斷,結合影像學檢查,如血CA125、盆腔超聲等診斷,確診需病理檢查。
子宮內膜息肉
子宮內膜息肉是女性常見的子宮內膜病變之一,為炎性子宮內膜局部血管和結締組織增生形成息肉狀贅生物突入宮腔內所致。息肉大小數目不一,多位于宮體部,借助細長蒂附著于子宮腔內壁。當子宮內膜息肉多發或較大時,在生育期主要表現為月經量過多、月經周期不規律等,絕經期表現為不規則陰道出血,還可能會導致不孕。
目前多以超聲診斷為主,子宮腔內聲學造影敏感性更高,宮腔鏡是診斷子宮內膜息肉的金標準,宮腔鏡下息肉摘除術是子宮內膜息肉選的治療方法,但息肉易復發。子宮內膜息肉偶有惡變,尤其是絕經后陰道流血者,息肉呈不典型增生時,應以癌前病變看待。
子宮內膜局部異常
發生在有規律且有排卵的周期,排查未發現其他原因可解釋時,考慮為原發于子宮內膜局部異常所致。癥狀如僅是月經過多,可能是調節子宮內膜局部凝血纖溶功能的機制異常,還可僅表現為月經間期出血或經期延長,可能是子宮內膜修復的分子機制異常,包括子宮內膜炎癥、感染、炎性反應異常和子宮內膜血管生成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