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習慣及飲食結構的改變、非正規激素代替治療和性激素濫用等因素,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明顯上升,且趨于年輕化,已成為婦科惡性腫瘤發病率的位。子宮內膜癌與年齡密切相關,90%發生于45歲以上人群,此外,也與糖尿病、高血壓、肥胖、不育、月經不調等多種因素有關。
癌癥的發生非一朝一夕之事,是一個逐漸演變的過程,所以重視定期檢查顯得尤為重要!
子宮內膜癌?不是宮頸癌,而是原發于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又叫子宮體癌。已經超越宮頸癌、卵巢癌位居女性癌癥第四位(前三位分別是:乳腺癌、肺癌、腸癌),成為婦科惡性腫瘤的位。

對于現代女性來說,每年進行TCT、HPV檢查已經成為必修功課,這對于女性宮頸癌的早期發現和預防意義重大。但是對子宮內膜癌的篩查,很多人大概從未意識到,甚不曾聽說過。但是從北京市腫瘤登記辦公室數據顯示,自2001年以來子宮內膜癌發病率明顯高于子宮頸癌,2008年后子宮內膜癌已成為發病率高且越來越趨于年輕化的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
小美帶你來了解一下關于“子宮內膜癌”的不可不知的小常識!
發生子宮內膜癌的高危因素
★月經不調:由于多囊卵巢綜合征、無排卵性功血、功能性卵巢腫瘤等引發的月經不調,由于卵巢不能正常排卵或無排卵,子宮內膜無法受到孕激素影響,一直處于增生狀態而導致內膜病變;
★長期使用雌激素的女性,因雌激素刺激子宮內膜增生導致病變;
★II型糖尿病,此類病人多有胰島素抵抗,子宮內膜基底細胞在高胰島素環境下,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活躍,激活子宮內膜細胞的有絲分裂,導致子宮內膜細胞異常增生,可誘發癌變;
★肥胖:指體重指數≥25kg/m2 由于體內脂肪過多會增加雌激素的儲存、雌酮的合成,而這恰恰是是形成子宮內膜癌的重要致癌因子
★高血壓:據調查發現子宮內膜癌患者中有1/3的人同時患有高血壓,這些高血壓患者的危險性是正常人群的1.5倍
★年齡較大的未曾生育過的女性、初潮年齡〈11歲、絕經年齡〉55歲的女性;
★遺傳因素,約 20%的子宮內膜癌患者有家族史
如果出現以下癥狀,需要警惕了
★陰道長期不規則出血,量可多可少。特別是絕經后再次出現的陰道流血或排液更要警惕內膜癌。
★腹部持續性墜痛:子宮位于盆腔,如果子宮內膜發生病變,會影響到周邊神經而引起腰骶部、下腹部的持續性墜痛。
★出現粉色分泌物,由于內膜發生病變,會滲出一些液體,如果恰巧陰道出血,混雜在血液里,就變成粉紅色分泌物排出體外。如果沒有出血可表現為白帶增多,有異味。
★子宮B超檢查提示子宮內膜增厚:絕經前內膜厚度≧20mm;絕經后內膜厚度≥4mm。

能否象篩查宮頸癌那樣提前發現?
子宮內膜癌的篩查內膜癌的篩查方法早就不僅僅局限于經陰道超聲和分段診刮(俗稱刮宮),還有一種類似于宮頸刮片的篩查方法——子宮內膜細胞學檢查。
刮宮:婦科小手術,操作時會有些疼。
經陰道超聲:雖然無痛苦,可是往往做出的結果假陽性太高,終究還免不了實施刮宮取檢。
子宮內膜細胞學檢查:利用宮腔取材器(類似做TCT檢查時使用的刷子)進入宮腔取內膜細胞,在門診就能完成,痛苦小,出血少,經濟快捷,安全性高,整個過程只相當于做一個婦科檢查。
小美提示:定期檢查很重要
當癥狀出現時再就診,往往病變已不是早期,希望能像重視宮頸癌篩查一樣重視內膜癌,實現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同時預防癌癥,我們先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體重,不吸煙,多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