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根治術后傷腦筋的便是排尿障礙,可出現尿意喪失或排尿困難等癥狀,即或能排尿也多半會有相當數量的殘余尿存在。有的患者在手術后數周內還不能自己排尿,也不要驚慌,應在主治醫生指導下進行訓練,必定能逐步恢復自我排尿功能。 其發生原因主要系由于治療需要的大范圍手術,不可避免地損傷雙側支配膀胱和尿道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經所致。另外,也與子宮切除失去對膀胱頸的支撐作用和膀胱過度伸張有關。膀胱功能障礙的類型及嚴重程度與宮頸癌手術的范圍及徹底性有關,即手術范圍越大、越徹底則越容易導致術后自主排尿困難,此外,也與術前膀胱功能狀態相關。
■宮頸癌術后保留尿管的必要性
●可隨時觀察尿液的性質及量,提供治療依據。
●避免膀胱膨脹而影響其功能的恢復。
■預防感染
●選擇合適導尿管
采用雙腔氣囊導尿管,在各個環節嚴格無菌操作下進行導尿,并保持導尿管引流通暢,防止受壓、扭曲,定期更換尿袋,嚴格無菌操作。
●應鼓勵多喝水,每天應喝2L以上的水,并且少每3h排尿1次。
●尿管及會陰部的護理
保持尿道口及會陰部、外生殖器清潔,用溫水擦洗會陰部,每日用0.9%生理鹽水沖洗,保持局部皮膚清潔干燥,及時放空貯尿袋內的尿液,保持引流袋引流低于膀胱的位置,防止尿液逆流。保持尿液引流通暢。
■膀胱功能鍛煉
●間斷夾閉尿管
手術后1周,可采用間斷放尿,每2~4小時1次,有利于膀胱自律性的恢復。但應注意尿管間斷夾閉的時間是以估計尿量的多少來判斷的,以每次放出300ml左右為宜,如飲水多則應縮短開放間隔。
●在每次開放尿管時可到廁所增加腹壓協助尿液排出
■拔尿管
●拔尿管后增加腹壓協助排尿
患者取坐位,身體前傾,排尿時先用手按壓下腹部恥骨上,再用屏氣法收縮腹肌使尿液排出。
應用屏氣法時,腹部放松,再收縮腹肌,訓練患者收縮腹肌時腹壓的方向向膀胱及盆底用力,從而增加膀胱及盆底壓力,促使尿液排出。
●測定殘余尿量有兩種方法
一為患者排空小便后即插導尿管,測量殘余尿;二為B超測量膀胱的體積,從而算出殘余尿量。如果殘尿>100ml繼續保留導尿1周。但一定要注意排尿后立即測定!!!
●坐浴(可試用)
拔除尿管后立即用1∶5 000呋喃西林液進行坐浴,溫度38~43℃,每2小時1次,每次10~20 min,坐浴后鼓勵患者自行排尿。
熱水坐浴,可利用水的熱力刺激尿道周圍的神經感受器可促進排尿。
●其他
配合針灸、理療、維生素B穴位注射(足三里、三陰交、關元等)、感應電療法、穴位刺激低頻療法、超短波療法及熱氣浴療法等。
可讓患者聽流水聲,也可熱敷按摩膀胱及鍛煉腹式呼吸,提肛訓練,增強尿道括約肌的收縮能力,必要時可肌注新斯的明10~20mg。
本文來源于:杭州婦產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