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分化異常(兩性畸形)怎么引起的?
浙江在線-健康網8月16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梁婧嫻)2011年,小魚(化名)出生在杭州一戶普通的工薪家庭。一看是個“帶把兒”的,已經育有一個女兒的李娟夫婦欣喜若狂。不過,小魚因性分化異常(兩性畸形)導致的“小雞雞”和正常男孩略有不同,有陰莖和陰囊,卻看不到睪丸,尿道開口也不是正位,而是在陰莖下面,當時就被醫院診斷為男性尿道下裂伴隨雙側隱睪。但李娟夫婦并沒有放在心上,她對這個兒子寵愛有加,給他取了個特別陽剛的名字,希望他成為真正的男子漢。
圖片來自網絡
不可思議!兒子竟是“女兒身”!
在小魚一周歲時,李娟帶他到泌尿外科專家徐珊的診室就診,希望治療尿道下裂。時任浙大兒院泌尿外科主任的徐珊發現,小魚的生殖器看上去有著男性生殖器的外觀,但并摸不到睪丸。徐主任暗想:會不會是性分化異常(兩性畸形)?
為進一步確診,徐主任建議小魚做B超和檢查染色體。結果B超找不到小魚的“蛋蛋”,卻找到疑似子宮和卵巢的組織。與此同時,染色體檢查的結果為46XX(男性為46XY)。這意味著小魚并不是男孩,而是個如假包換的姑娘。
“不可能!一定是搞錯了,我的兒子怎么會是個女孩呢?”李娟無法接受。如果小魚真是女兒身,為什么會有“小雞雞”呢?
徐珊解釋說,小魚的“小雞雞”,實際上是女孩私處肥大造成的假象,這是激素分泌紊亂造成的。“孩子的17-α羥孕酮超標,腎上腺功能也度亢進,可以確診為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癥,會刺激雄性激素分泌異常增多,使她在出生時有了男孩子的特征。”
徐珊建議盡早治療,先降低體內雄性激素,減少內分泌紊亂的表現,再進行外陰整形手術,讓小魚恢復女兒身。他表示,手術的佳時間是孩子1歲半以內。
李娟拒絕了。她無法相信兒子其實是女兒的事實。“人人都知道我生了個兒子,現在成女兒了,別人會怎么看我?”離開醫院時,她腳步虛浮,整個人仿佛失了魂魄。
直到三個月后,她才帶著小魚到內分泌科治療,降低雄激素,但一直不愿意進行整形手術治療。
圖片來自網絡
小魚的六年“兩性時光”
每次見到李娟,徐珊主任總要勸一勸,“別再拖了,手術拖得越久,對孩子的影響越大。”但李娟總說“再想一想”。
時光就在李娟的“想一想”中流逝。對外,小魚仍然是李娟的小兒子,是個男孩。ta會穿著背心短褲馳騁在綠茵場上,也會和其他男孩一起玩汽車模型。但是在家里,ta會做女孩子的游戲,比如擺弄喜歡的洋娃娃;ta也愛打扮自己,喜歡穿顏色鮮艷的衣服。
隨著年齡的增長,小魚越來越困惑、越來越沉默,脾氣越來越暴躁。
“為什么別的男孩都能好好地站著解小便,而我只能蹲著?”由于生殖器異常,ta站著解小便會把褲子弄濕,只能和女孩一樣蹲著。這讓ta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因此愈發沉默。
“媽媽說我其實是女孩子,但這是個秘密,不能告訴別人。在別人面前,我是男孩子。”年幼的小魚懵懂又困惑,只能聽媽媽的話,“扮演”男孩子。
自卑與困惑交織,ta漸漸變得易怒、暴躁,動不動就沖李娟發脾氣。李娟對小魚既心疼又愧疚,這么多年,她始終放不下自己的心結。
這一天,她從“男孩”變成女孩
2018年暑假,李娟急急地找到徐珊主任,希望盡快給小魚做手術。
她說,自己已經尋覓好了新住處,打算在一個嶄新的環境里生活,小魚改了女孩子的名字,戶口本、身份證上的性別也改成了“女”。她們母女將徹底割裂過去,重新開始。
手術前,徐珊主任為小魚做了性別評估測試,小魚屬于中性。這或許與ta一直混亂的性別認知有關。小魚表示,自己愿意接受女孩的身份,成為一個真正的女孩。
7月30日,在杭州美中宜和婦兒醫院,小魚接受了外陰整形手術。徐珊主任根據小魚的情況制定了個性化方案。術后生殖器的外觀和女性的一樣,并且不會影響以后的性生活,青春期月經也可以正常流出。
手術進行了2個小時,小魚終于恢復了女兒身。如今,她已經出院,需要長期隨訪,同時要進行一段時間的心理干預。“因為她一直被當成男孩來養,突然變成女孩,對新的身份有一段時間的適應期,隨著青春期月經來潮,她對‘我是女生’的認同感會加強。”
這次手術非常成功,但徐珊主任依舊強調,對于這樣存在性分化異常的孩子,一定要及早接受手術,建議在一歲半前進行,這對孩子自我的性別認知以及性健康更有利。
他還提醒家長,一旦發現新生兒的外生殖器看起來不太正常,一定要及時找專業醫生診斷,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另外,性分化異常往往合并內分泌問題,嚴重的可致命,家長千萬不能掉以輕心。